|
公安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时间:2014-06-19 当前,公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艰巨,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民警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把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动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保护的方法和手段也日趋多样,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由于公安民警长期处于一种高风险、高压力、高应激的状态,因此其心理健康容易受到较大的损害。目前我国警察的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精神紧张、恐惧、焦虑、心情压抑,情绪易激动、暴躁、难以自控,自我效能感降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同时,职业的特殊性也对公安民警的一些基本心理素质有着比常人更高的要求,公安工作要求民警具备较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意志力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要想提升公安民警的专业心理素质,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训练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其具有如下的特点: 心理训练具有广泛性。心理训练作为警察素质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所有公安民警的。以心理训练的方式开展公安民警的心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传统观念可能导致的逃避和抗拒等反应,让心理工作的效果在每一个基层干警身上真正发挥作用。 心理训练具有主动性。作为一种长效训练机制,各级公安机关能够有条件系统化地主动开展心理训练。相对来说,其他一些心理工作的方式,例如咨询服务等,往往是被动的,要等待工作对象提出相应的需求。主动性保障了这项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也避免了由于工作对象自我认识不足导致从而无法得到有效帮助的问题。 同时,主动的开展心理训练工作能够防患于未然。面对心理问题高发的民警群体,最为有效的措施应当是通过心理训练提升全员的心理素质,从而具有更好的心理弹性来应对高压的工作,而非等待出现问题后才去亡羊补牢。 心理训练能够全面满足公安民警的不同心理需求。由于职业的要求,公安民警不但需要心理上的减压和调适,而且也希望提升自己的基本心理素质,在工作中拿出出色的表现,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心理训练的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完全能够满足这样多元化的需求。 可见,心理训练作为警察素质训练的基础,对于提升广大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心理训练是公安管理客观现实的迫切要求,是公安思想工作的重要补充。如何对民警进行心理训练,已经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公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在公安机关建立起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为广大民警、辅助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公安民警心理咨询室一般包含:心理接待室、心理测评室、心理沙盘室、音乐放松室、智能宣泄室、生物反馈训练室、、团体减压放松室等。 上一篇浅谈公安民警心理训练的现状下一篇心理咨询室建设原则 |